当前位置:通达金融百科网 >> 基金知识 >> 股权基金 >> 详情

《私募股权基金退出压力增大,S基金交易升温》


2025-07-20

私募股权基金退出压力增大及S基金交易升温的背景与趋势分析

近年来,私募股权基金(PE)的退出环境日渐复杂,多重因素导致传统退出渠道承压,而二级市场基金(S基金)作为新兴退出路径迅速崛起。以下从市场现状、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展开分析:

一、私募股权基金退出压力增大的核心原因

1. IPO市场低迷: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加剧,中概股海外上市遇冷,A股IPO审核趋严,导致项目退出周期拉长。例如2023年港股IPO融资额同比下滑超30%,部分PE基金已积压大量待退出项目。

2. 并购市场收缩:企业估值分歧扩大,买方资金成本上升,交易撮合难度增加。2023年中国并购交易额同比下降18%(数据来源:清科研究中心)。

3. LP流动性需求倒逼:金融机构、母基金等LP因自身资金周转压力,要求PE基金提前分配收益,而底层资产尚未成熟,形成退出时限矛盾。

二、S基金交易升温的底层逻辑

1. 结构性需求匹配

- S基金通过收购LP份额或基金二手资产,为原投资者提供即时流动性。2022年全球S基金募资突破1300亿美元(Preqin数据),中国S基金交易规模同比激增150%。

- 专业机构如科勒资本、新程投资等加速布局,国内PE二级市场联盟(PESA)推动标准化交易流程。

2. 估值折价机会

- 当前市场环境下,卖方议价能力减弱,S基金可获取平均15%-25%的估值折扣,尤其偏好医疗、硬科技等抗周期资产。

3. 政策与生态完善

- 北京、上海等地试点QFLP+S基金模式,鼓励外资参与;深交所推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转让平台,降低信息不对称。

三、S基金发展的挑战与前景

1. 挑战

- 尽调复杂性高,需穿透评估底层资产质量;

- 国内缺乏统一估值体系,买卖双方认知差异大;

- 部分GP担忧品牌影响,对份额转让持谨慎态度。

2. 趋势展望

- 头部机构将构建"募投管退"全周期能力,S基金成为PE生态必要环节;

- 挂钩ESG资产的二手份额可能成为新增长点;

- 监管或推出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,进一步激活市场。

建议GP提前规划多元化退出策略,LP需关注S基金的"择时+择资产"能力,而监管层应加快构建二级市场基础设施。私募股权行业的价值创造逻辑,正从单一IPO依赖转向多层次退出协同。

标签:股权基金